仔猪从出生到补料各环节的饲养管理要点
哺乳仔猪管理
A、分娩管理
-
擦粘液,断脐带(4—5cm),消毒,以防病原体感染。
-
为了防止伤害母猪的乳房和其他仔猪,切断尖利的犬齿
-
喂初乳,固定乳头(3天)
-
称重、保温
-
为了识别个体,做耳标
-
为了防止咬尾,有效增加育肥猪体重进行断尾,尾巴要留2cm
-
确认有无劈腿现象,如有用绷带捆上,4—7天恢复正常
哺乳期日龄与死亡率
B、初乳的重要性
-
健康的母猪-小猪获得充足的初乳
-
初乳是分娩后最先分泌的奶水
-
初乳提供-营养和免疫物质
-
免疫球蛋白-小猪肠道直接吸收的蛋白
-
分娩后12-20小时,肠道该功能关闭
C、补充铁与补药
-
母乳对乳猪来说是一种理想的食物
-
仔猪通过初乳得到的铁才150毫克,仔猪需要的铁是54毫克/天
-
缺乏铁-引起贫血(口服或注射葡聚糖铁)
-
在1-3日龄期间肌肉注射200毫克牲血素铁,一起补硒
-
如果小猪21天断奶,一次注射150-200毫克的葡聚糖铁足矣
-
灌服1勺食用醋
D、早期去势优点
-
时间:1~3日龄
-
早期-应激少
-
去势方便 (容易保定)
-
减少感染-恢复比较快
-
喂初乳后去势
E、仔猪体温调节功能
-
皮下脂肪沉积少
-
背毛稀疏
-
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大
-
仔猪没有能力调节体温-环境
乳猪的最适温度
温度管理(低温应激的表现)
-
采饲量增加
-
饲料效率低
-
颤抖
-
腹泻
-
排粪行为不良
-
脱肛
-
相互挤推
-
采食时间长
-
背毛粗乱
-
咬尾
-
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
-
体重差异大
温度管理(高温应激的表现)
-
采食量下降,精神沉郁
-
喜欢找湿地面休息-引起疾病
-
日增重,饲料效率低
-
引起应激反映-打架,咬尾,咬耳等
影响仔猪热损失的途径
-
通过呼吸系统蒸发水分(10%)
-
通过地面导热(15%)
-
通过墙壁和地面散发热量—辐射热(35%)
-
空气流通引起的对流(35—40%)
F、水的重要性
-
最重要并且最不重视的营养素
-
新生小猪的体内85%都是水
-
水不足时生产性下降
-
脱水导致小猪死亡
-
饮水器设置
G、早期补料对仔猪饲养成绩的影响
早期补料方法
-
分娩后5-7日开始试喂
-
初期放在浅色木板或纸上饲喂
-
少给, 勤喂(20g/回),一天5-6次
-
母猪哺乳后2小时开始喂饲料
-
料槽的管理-清洁,干燥
-
清净饮水
-
禁止断奶前后换料-过渡期7天
哺乳仔猪早期补料效果
-
提高断奶重
-
开发仔猪的胃-适应饲料
-
缩短猪的出栏时间
-
防止仔猪的消化性腹泻
-
防止断奶后增重下降
-
减少母猪体重消耗
H、卫生
-
入舍管理对成功管理仔猪起着决定性作用
-
全进全出的卫生管理能极小化疾病传播,减少下痢,防止寄生虫感染,因此降低死亡率,减少药费
-
断奶仔猪舍的准备:清扫~消毒~干燥
I、地面
-
地面要踩蹋性好,不光滑,无磨擦性表面
-
地面不能有锐利的菱角
-
地面要防止引发下痢的细菌,寄生虫的生存
-
地面要保持干燥,不能有粪便,尿,水气
-
地面要容易清扫
-
地面材料要用腐锈性强,耐用的材料
-
地面的维持费要少
-
地面要用最低费用安装
J、换气
-
换气是断奶仔猪舍调节环境温度的核心要素
-
通过换气消除废弃物腐烂而散发的恶抽臭,气体,细菌
-
换气是影响猪体温的决定性环境因素
-
要考虑天棚,墙,室温等跟热有关的因素
-
要防止贼风
K、喂料器
-
使用自动料槽
-
实行自由采食
-
减少饲料的浪费
-
提高生长速度
-
提高饲料转化率
饮水器
-
让猪充足的饮水,一个猪舍安装一个饮水器
-
高度调节为仔猪背部高度大约20~35厘米
-
饮水器不能出现故障,随时检查
-
饮水器的水压,水量也要正常,3毫米的比较适合
氨气的危害性
-
浓度50ppm:眼圈出现黑色斑点
-
浓度100ppm:出现咳嗽
-
浓度150ppm:鼻子有粘液流出
-
浓度50~75ppm:降低仔猪脾对细菌的抵抗力
L、猪的行动习惯
猪的异常行动:添肚脐,咬耳朵,咬尾巴及拥挤
猪异常行动的原因:
1.密集饲养
2.换气不良
3.饮水器问题:位置不适当,流量不好
4.水的味道不好(铁的含量过多)
5.温度低
6.饲料有异常现象
M、仔猪生长慢的的原因
-
初乳/抗体不足-疾病发生率高
-
母猪泌乳量(MMA), 母猪乳质差
-
防疫(接种技术,疫苗程序)
-
环境管理 (温度,贼风,湿度,饮水)
-
消毒(分娩舍卫生)
-
管理方法(寄养)
-
补料和饲喂技术
-
遗传能力的差异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