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话明说2017观点四:别在极端行情下评价模式优劣
2016年的猪价让养猪人扬眉吐气,也让与养猪相关的人躁动不安,具体表现在:
1、行业人士一起聚会如果不谈猪,就觉得少了一道菜。话题无非是谁养猪赚了多少钱、哪家企业又投资了多少规模猪场、哪个老板又夸下了海口、又有多少人去温氏游学等等。
2、行业老板如果没有投资养猪计划,就好像犯下弥天大罪。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,大张旗鼓投资养猪的行业大咖流连忘返于各种论坛传经送宝,加上2016年年报靓丽,农牧行业终于有年利润超过100亿的企业,的确让咱农牧人由衷感到自豪。
3、被问最多的两个问题:一是猪价会怎么走,二是饲料企业不养猪还有没有出路。第一个问题,我避而不答,我只提供相关行业信息,至于猪价涨跌,无法预测,也不应该公开预测,因为对于猪价的预期会改变猪价走势,加速上涨或下跌。以中国年出栏7亿头计算,平均每天出栏200万头,理论上如果推迟出栏1天,就多出200万头,推迟出栏10天,就多出2000万头,数字巨大,所以万不可忽视微信传播对于猪价的影响,特别是有些微信信息本身就带有倾向性,更容易造成误导。第二个问题,我只需反问一句:撇开温氏不谈,目前中国猪料销量最大的前五家企业,养了几头猪?之前有人写过一篇文章:“温氏你学不会”,我是赞成的,不是学不会温氏养猪,而是学不会温氏三十年积淀所蕴含的智慧。
4、部分饲料企业为了抢占客户资源而托管猪场。这种做法的弊端我在上一次的报告里阐述了,我个人认为,养猪是需要企业文化的,有些企业的文化不适合养猪,只要将时间拉长一点,就会看到结果。
5、猪场技术咨询企业托管猪场指标、成本,甚至租赁等等,有个别企业的确获利颇丰,并企图藉此扩张。
诸多表现在此不一一道来,我的感受是,我们很多人,也包括我自己,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。
商业模式优劣,更多基于核心竞争力,在极端政策或者极端行情下,盈或亏都不是本来面目,百年企业遵循的一定是企业获利源于价值创造和资源优化,源于外部条件必将因外部条件改变而丧失。前几天在成都,有几个大咖一起探讨一些具体问题,我笑言,再等6个月,探讨更透彻。